比如前面幾篇的演講有的牽扯到關於未來技術的發展,電腦體積與運算能力的提升,以他那個時候物理的知識做一個想像的發揮。基本上平行運算,分散式運算,機器學習,奈米化…等,在那個時候都已經被費曼預測到了,做出來只是時間的問題,物理上是完全可行的。
回到他本身的觀點,有幾個基礎的認知是:
1. 探索並發現大自然,而非發明:
我們是來”發現”大自然的規則,而不是自己創造規則的。規則也許會越來越多,但大家都期望會有一個簡單的理論涵蓋目前的所知。
2. 了解事物的本質比事物的名稱重要:
記住名稱或是鳥名只是一開始膚淺的認識,重點是要了解他的意義,或是這隻鳥那裡來的?吃什麼?習性… 這才是真的了解他。
3. 專業討論不分地位:
理性的科學家,不管在誰面前(即使是波爾),只需專注在物理及其討論上,忘了或說是不在乎對象的地位。費曼也對自己這種行為感到自豪。
4. 保持好奇,但不作惡:
費曼研究開鎖,也許一開始只是好奇,也藉此幫助了很多人,但背後卻是希望給大家一個警惕,讓人們了解怎樣的東西是不安全的。重要的東西就要用更安全的方式保護著,如原子彈的參數。
5. 相信嚴謹的科學實驗:
他覺得當時媒體上的社會學家與糧食專家大部分都只是看過幾個例子就開始推論,沒有大量的數學與實驗驗證。我想這部分對社會學家也許有些不公平,研究社會一個問題本來影響的因素就很多,如在那個國家、民情、性別、收入…等。而且關乎人類的心理,無法用數學微積分推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