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拉蘿。布萊恩、安迪。普倫提斯
出版商: 遠見天下文化(小天下)
心得:
從"資源分配"的核心觀念出發,引出經濟學的作用。裡面介紹一些經濟學的專有名詞,淺顯的輔以實際的應用場景說出它的作用。就是一本小孩的經濟學漫畫教課書。
供需的法則套用在經濟市場、股票市場甚至在產業別裡面都是非常有有用的資訊。但先決條件是需要做市場調查,清楚目前市場的競爭對手。
人生而平等的是政府給予的資源與人權,但家庭提供的資源每個人都不一樣,不會有平等的。從不平等出發,在平等的環境下尋求個人最佳的發展。
如同人類大歷史的作者 哈拉瑞所說,現在人的家族/社群的力量薄弱,取而代之的國家政府提供的資源為主,如警察的保護、健康保險,在這種況狀下相當於個人直接面對的就是政府,繳稅給政府、由政府提供保障。經濟方面即使是自由經濟,政府還是扮演相當重要的分量,維持經濟的穩定,還須政策的引導走向"共好",如碳排放、水汙染這些企業產生的"負外部性影響"。
經典好句:
- 研究經濟學的目的是,學會避免被經濟學家欺騙。
- 人類做選擇時會有: 易得性偏差(容易想到或得到),相似性偏差(看過或自己經歷過的),羊群效應(跟大家一樣)
- 人的判斷力: 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稟賦效應);高估某些機率低的發生機率(如樂透);過度相信專家;我個人要加上:放大並容易相信壞消息。
- 一般人不喜歡"輸"的心態,所以願意犧牲一點去規避輸;而不是承擔風險去贏。
- 要眾人對話避免公有資源的悲劇(如空汙、漁業資源)。
其實從大綱了解這本書的脈絡就非常清楚,濃縮成底下方便日後快速複習:
本書重點
- 資源分配 : 資源(金錢/時間/物資)稀少有限,有機會成本問題。選擇好資源後要生產,生產=想法+資源+勞力+資本。生產出產品後開始了交易,以最大的效率生產,進入市場交易以獲得最便宜的產品,也就是後面說的“全球化”。
- 市場的供需:提供產品到市場上做交易獲取自己所需。亞當。史密斯說: "市場中一雙看不見的手"。就是供需的力量。馬歇爾的供需表: 價格高(好)供給多,需求變少(太貴了);價格低需求變高但供給少(沒賺頭)。除了市場供需外還有其他原因影響價格,如趨勢、氣候、新技術... 所以會有市場模型與修正市場失靈的機制(政府這時候要出手)
- 企業競爭:以邊際效應考量應成為 規模經濟大企業 vs 特色小企業。提供好或便宜的產品做競爭。這裡延伸出獨佔企業或是寡占企業,因對自由市場不利,政府需出手防止。另外有正/負外部性的影響,政府也需加以誘因引導。
- 經濟制度與總體經濟學:以國家/政府的角度做資源分配就形成一種經濟制度。資本主義 v.s 共產主義。現在多為混和式經濟取得平衡。有了基本架構,為了促進經濟的持續成長,就會有總體經濟學來控制經濟的冷熱(如國債、利率、賦稅)。
- 國際貿易:國與國的交易。自由貿易走向全球化,或是使用關稅的保護主義形成關稅障礙,在此也可加入近年的"地緣政治"因素。